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,太平军势如破竹,打得清朝绿营兵狼狈逃窜,很快就占领了南京。直到曾国藩的湘军崛起后迎客松配资,太平军才算遇到真正的对手,不仅攻势被遏制,还遭到了对方的疯狂反扑。关键时刻,太平军的两位后起之秀通力合作,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,给湘军遭到了沉重打击,就连北京的咸丰帝闻讯后都落泪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一、湘军反扑
1859年8月,陈玉成率领大军攻克庐州,接着他又与李秀成配合,第二次攻破清军的江北大营,使得安徽的战局发生为之一振。在胜保的建议下,咸丰帝下旨给湖广总督官文,速派李续宾率领湘军援助安徽。李续宾是湘军中的一员悍将,他“先后克复四十余城,大小六百余战”,凭借着显赫的战功,此时已经成为巡抚衔的浙江藩司。
李续宾根本没把太平军放在眼里迎客松配资,率领所部万人,向防守严密的太湖县发起了进攻。太湖虽然防守设施十分完备,还有七八千的守军,但根本挡不住湘军的猛攻,很快就陷落了。之后,李续宾率军北上,向庐州方向发起进攻。一路上,湘军接连占领潜山、桐城、舒城等地。李续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连克四座坚城,进军可谓迅猛。
二、强弩之末
然而此时的湘军实际上已是强弩之末!李续宾所部原本有两万余人,“一分于九江、湖口、彭泽,再分于蕲州、黄州”,他带到安徽的只有万余人。经过四次攻坚战,再加上派兵驻守,此时李续宾直接率领的机动部队只剩下五千余人。此时,胡林翼曾写信警告李续宾,并劝说他进行休整。手下的幕僚也建议他撤回桐城。
然而,李续宾自视甚高,以撤退为耻,他觉得胜利就在眼前,只要继续进兵,攻克三河镇后,就能直捣庐州,从而扭转安徽的战局。就在李续宾打算继续进军时,太平军已经进行了紧急调动,陈玉成率军兼程往援,于11月7日,陈玉成赶至三河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,而李秀成也在14日抵达三河镇东南的白石山。
三、血战三河
面对十余万太平军,此时的李续宾仍然不愿撤退,居然派兵向太平军发起了进攻。交战之初,湘军一度占据上风,后来由于突降大雾,导致咫尺难辨,从而影响了这场战斗。陈玉成趁机从湘军左后方杀出,湘军顿时大乱。李续宾闻讯后,亲率剩余兵力营救,虽然“冲荡数十次”,但仍然无法改变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。
此时,李秀成所部也加入了战斗,再加上三河镇的守军,湘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。李续宾退守营垒,与太平军展开了最后的殊死搏斗。最终,七座营垒全都被攻破,五千湘军精锐全部被歼,李续宾战死(一说自缢),同时阵亡的还有曾国藩胞弟曾国华。曾国藩闻讯后,“哀恸填膺,减食数日”,咸丰帝得到战败的消息后,“不觉陨涕”。
明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